深刻领会“万物和谐”理念/张孝宗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9月30日,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提出:“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这是中国领导人向全世界提出的万物和谐理念,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全球生态生命共同体的高瞻远瞩和唯物主义的哲学观和方法论。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思考整个世界万事万物运行的规律,充分折射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体悟世界万事万物运行规律的人生哲理。

习近平总书记向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提出了四项建议:第一、坚持生态文明,增强建设美丽世界动力。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我们要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共建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第二、坚持多边主义,凝聚全球环境治理能力。我们要坚定捍卫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维护国际规则尊严和权威,提升全球环境治理水平。第三、保持绿色发展,我们要着眼长远,保护定力,坚持绿色、包容、可持续发展。我们要保护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从保护自然中寻找发展机遇。第四、增强责任心,提升应对环境挑战行动力。

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智慧,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中国将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山积而高,泽积而长。”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全球环境治理能力,需要各方持续坚韧努力。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它不仅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描绘人类赖以生存、永续发展的优良生态环境,而且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明之间的和谐。他的四项建议充分展现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前景,突出了物种与物种的和谐,全面地勾画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美好生态蓝图。

万物和谐的蕴涵内容广泛,意义深远,它不仅包括了天地世界万事万物,并且向世界发出了中国最强声音。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敬畏自然,人类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说到底还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必须呵护自然,决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如果我们对自然有任何的伤害,最终将会受到大自然的报复,只能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不可抗拒的规律。人和自然和谐相处,这并不是现代人的意识提升,而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就有的,这也充分体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优秀文化。全世界也只有中国特别注重万物和谐共生的理念,这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千年沉淀所在。我们坚守相互依存,共生互利,需要互补,协同进化、美美与共的思想。万物和谐理念中国人对这种理念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多样性共存,哲学和诗意表达早已深入人心。

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

今天的人类,同样面临发展道路,生活方式,文化文明等领域多样性遭遇挑战的危机。竭泽而渔,焚林而猎……生物多样性的锐减,生态环境的恶化,其根本在于人的自私和短视。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在中国人的世界观里,多样性是世界的本来面貌,不仅生物界、自然界应该是和谐共生、多姿多彩的世界,而且全人类各民族也应该是和谐共生、多姿多彩的世界,人类的文明也应当是千姿百态、和谐共生而多元化、多样性的。

万物和谐理念,它不仅是关于生态文明的智慧,更是关乎人类存在的智慧。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和育万物,而万物顺应自然规律才能和谐共生。

 

作者:张孝宗,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人,长期从事国学文化研究,并致力于弘扬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现任中华周易协会常务理事。

投稿文章,不代表华夏大易学社立场,如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自大易学社网(不注必究):https://www.cnddy.com/1327.html

(11)
华小易的头像华小易特约采编
上一篇 2020年9月28日 上午10:59
下一篇 2020年10月12日 下午2:3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大易学社

2022052108253076

投稿邮箱:cnddy@163.com

商务合作:ccymg@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的9-18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