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周易及传统文化

中华文明五千年,灿烂文化系世界明珠,承载960万平方公里,山川土地,汇聚了在这块土地上,神圣伟大人民的结晶,智慧业绩,令世人瞩目。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深奥,启迪鼓舞着人们,研究善用,取精华剔糟粕,服务于各阶层领域,促进社会发展进步。谓文化之真、之谛、之源、之根、无外乎《礼》《书》《诗》《春秋》《易》囊括《仰韶》《昭穆》《敦煌》……等文化。

周易及五经六艺之首,是哲学、史学、象学、军事战略学、自然学、民俗学、筮占学、百科全书。

伏羲创画八卦,以太极、符号、阴阳方位而成图《称先天八卦》,潜意莫测,非言所达妙极。后经文王校演作易《称后天八卦》,故现人误谬周朝文王作易称周易,实不合意,既周易以太极八卦阴阳爻主载体。那么,无极也虚空乎、太极也一元乎,(为一)一生二(两仪、乾坤、阴阳)二生三(三才、天地人)三生万物(生四象、春夏秋冬)四象纳五行(金木水火土)五行合六道(六仪、六道轮回)六道参七律(七色味香1、2、3、4、5、6、7)七律演八卦(四正四维、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八六十四卦。

周易二字单分开译解,周:是圆的边质,古文引申为大也,也为空也(说文解字)。大为太极、空为虚空。易:日上勿下、日太阳也,晨日东出为昼,暮日落为夜、循环不止,勿:古引申寄于子下。(十一月阳动)此阴阳交汇,会而为易,易开也……易就是通变。周和易合为按自然规律周而复始之意。(称天时)但在实际具体事事物中分期别类,(地利﹞在落实具体事务实践中,准确把握变通运用。(人和)恰正符合、科学、哲学,理念体系。

风水:

风水是易学的一个重要组成的部分,风水是环境自然学,美学、建筑艺术学、科学融一体的玄学,所谓的玄。并不是迷信,是奥妙的宇宙空间、地理、伦理信息气场。如原子核、离子、微离子、考克、电能、电波、光波、声波、天体、地球、月球、星辰运转、雷雨风沙、有形无形的物资等。综合要素对此所产生的变化,利害现象(称宇宙全息理论)。

由此可言,风水就是审慎周密考究自然环境、科学利用改造自然,顺应自然,使天地人合一,以求达到天清地灵人杰宅吉人兴之功效,趋吉避凶。禁忌违天道自然,生态环境不协调因素。必须保证天地人和谐统一、不失平衡、故此建筑风水就比须选址、择优、取向、营造、规划、布局、(室内外)理气、光照、排水、通风等要素,应用风水高超智慧、善为人用。

风水鼻祖郭璞说(晋代)“气行乎地中,气行也,因地之势,气聚也。因势之止,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此派以峰,砂、水为主“消砂纳水,乘生气趋全避缺。”

唐朝风水祖师杨筠松,在郭璞的理论基础上,以山川地形风水术、阴阳五行、兼有形象,时辰吉凶之说,从此风学就形成两大派系。一、形势派(亦称形法派或恋山派)。二、理气派(宋朝时期,亦称理法派。)该派在时间序列上达到天地人合一(阴阳五行、千至四时、三元九运、生肖、河图洛书、八卦九星等。此派没有文化知识,难以成就。)

何为理气?就是认识、处理,利用改造阴阳气场、研究风水应用,恰到好处,构造建筑人文景观。使建筑环境由而对人们的身体、生命、生活、福益享用。阴阳之气是风水之脉,易核心之阴阳、风水是调合阴阳,人居才有活力、充分、旺盛,延年益寿。清末理气派玄空风水师、蒋大鸿,以及形势派、诸派分支,如八宅派,走马阴阳,金锁玉关等大量涌出。无论各派风水总纲:以辨龙、察砂,观水、点穴,取向的风水形势,依地理五诀的五个步骤,龙要真、砂要秀、穴要得、水要抱、向要吉。寻藏风聚气、背山向水。三面环山则有藏风之动效,开口向水、是生气不能流走失、遇水则止。风水宝地也。

预测:

预测(俗称算卦)就是神秘未来预知的运算方法。所谓神秘,就是宇宙空间万物具有他特殊本性,以及万物的相互与作用的变化。科学发达的今天,也不能对万物本性及相互作用全过程的了解和掌握。所以神秘具有科学性。神秘非鬼神乎,实为神奇之奥妙,之神奇乃超常人所想的现象,奥乃错综复杂多变、不易掌握、秘是少数人所知或完全不被人们所知。预测就是探空间、时间、地理、人伦一门科学、合理的充分利用调正平衡,四位一体的互为作用,广泛的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提供信息条件,捷径方便,以求天道、地道、人道之合德,承延民族文化之宝典。预测模式有繁多如四柱学、八卦九宫、柴微斗数、易占卜筮、梅花易数、星相、星命宿太乙、六壬、奇门等。

无论各派方术,都脱离不了阴阳五行学说宗旨。要谈五行街头术土、倒背如流,不乏其人,可那仅是正五行,纳音五行,而五行包括,三合五行、六合无行、化合五行、二十八宿五行、九曜五行,八卦九宫五行、干支循藏五行等。即是循藏,就是说内核所在之物质成分。言成分就有含量比有质。(可查阅命理之预言及其它有关资料。)为此说,我们后人学子学先圣,要谦虚诚恳,勤奋,才精进。

养生:

养生、早可追溯轩辕黄帝时期,<内经><素问>养生是从古至今不断探索人类身体健康、生命延续的奥秘。是自然环境、自然哲学、生命意识一门科学。在中医、道教、儒教无不体现。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需求、养生质量的提高。养生不单是一种技能而言,他是一种文化,而且升华深层次经济发展的动力。使之体现当今社会文化的现代性、时代性。融汇中医文化、道教文化适应世界发展的需求,同国际健康产业,文化产业相结合,必将不可估量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

养生分类:  1、精神养生(修德养心、学习、爱好)。2、自然养生(天然环境,劳逸作息)。3、技能养生(按摩、刮痧、拔罐、推拿、五龙指针=养生长寿针)。4、修炼养生(静坐、导引、练操、习武)。5、饮食、药物养生(科学饮食、药膳、药物配伍)

下面介绍著名书法家尚鹤芝十二气养生法(精神养生)

多读书养胆气、少忧虑养心气、戒发怒养肝气、薄滋味养胃气、惟谨慎养神气、顺时令养心气、顺慷概养浩气、胸豁达养正气、傲冰雪以养骨气、当忍让以养和气、应谦恭以养锐气、莫怠懈以养志气。

道士有六养四少(自然养生):六养:流声之水可养耳,禾苗绿草可养目,观书明理可养心弹琴学字可养指,逍遥杖履、静坐调息可养筋骨。四少:口中少言、心中少事、肚中少食、自然睡少(指一切要适度)。

道教食疗<摄生消息论>(顺应四时)。

“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以养脾气,当夏饮食之味益减苦增辛,以养肺气,当秋之时饮食之味益减辛增酸,以养肝气,冬月肾水味咸,恐水克火受病耳,故宜养心。”

赘不多例,总之我们要认识养生、治理养生、伦理养生,生态养生。

养生文化不能抽象去看待,不能只停留在技的层次面,及普通的说强身健体,对人们要养生教育,让人们懂得生命规律,健康规律和法则,并运用在生活、工作、学习等实际上去,以达到身心健康,人与自然和谐、人际和谐、社会和谐的高层次境界。

为弘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奋斗!!!

作者:滕志刚老师

投稿文章,不代表华夏大易学社立场,如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自大易学社网(不注必究):https://www.cnddy.com/1246.html

(2)
华小易的头像华小易特约采编
上一篇 2020年7月22日 下午3:52
下一篇 2020年7月22日 下午3:5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大易学社

2022052108253076

投稿邮箱:cnddy@163.com

商务合作:ccymg@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的9-18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