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娥论易:人生价值理念与企业发展观透析

作者:陆学娥(第十九届中华易学大会特邀嘉宾);何谓人生价值?就是人生在世界观的指导下,释放出来的社会贡献量,社会贡献量越大,说明价值越高,反之社会贡献量越小,说明价值越低。贡献量的高低与世界观成正比,正确的世界观,社会贡献量就大;错误的世界观,社会贡献量就小,甚至起阻碍和破坏的作用。何谓企业发展观?就是人们对企业发展最基本的看法,对企业成功最基本的看法。

本文试图从易学文论的角度,揭示人生发展最核心最本质的内容,揭示企业管理的世界观,服务的价值观,通过创意思维促进企业发展及人才成功的奥妙。

 

一,人生价值理念透视

(一)引导社会主体意识, 树立正能量世界观

世界观,是世界人民对于社会物质运动状态抽象的认知与判断,包括正向认知与反向认知两种世界观形态。这是易经第二十卦《观》篇的思想:“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 就是说:世界观一旦形成,就是思想的主导,人的思想既有正确也有错误的两面性。只要顺应国家方针政策的发展趋势,站在中正的立场上纵观风云变化,行动泰然自若,就能获得吉祥。反之,逆潮流而动,破坏行动规则者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第一,反向世界观的欺诈行为

从昨日的情形看,大美因核污水排海一边挣钱的同时,还一边打着反对核污染排放的旗号,以此麻痹世界人民的中枢神经,掩盖他们狼狈为奸一丘之貉的丑恶行径。根据洋流的流向,西方多国也会遭受荼毒,再经过十年,世界都会遭受荼毒。欧美那种从容的窃笑举动让⼈感到疑惑?我左思右想,明白了西美政府并不把他的⼈民当作同胞对待,因为他们是被剥削的对象,只能当作可以随时收割的韭菜。而亚洲等国却以人民的利益至上,致力于赶走⼈民利益道路上的拦路虎,摧毁遗祸人民的波斯犬。

设想未来,是否真如电影《疯狂的麦克斯》⼀样,打响⽔资源的战争呢?

第二,正向世界观的全球视角

1, 加强核污水处理技术研究,以提高废水中放射性物质的去除效果,加强国际组织的合作,共同研究和开发更安全、更高效的核污水处理技术。

2, 严格监管和检查, 负责对核污水排放区域进行全程监控。

3, 青少年对世界性犯罪情形的认知。

关于日本核污染排海这种犯罪行为,必须引起青少年的正确反响。面对世界性的正义与邪恶,美与丑的战争与较量,必须看到“东风压倒西风”是世界趋势发展的必然结果。

这种论断在百度传播以后启迪人民的观念认知,让精神世界俯翼前行,高张及远。

(二)人生价值三部曲:生活、事业与磨砺

【易学借鉴价值】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核心内容就是:当你看见一条龙在田野上面临着干涸、饥渴,甚至死亡的危险,该怎么办?假如你是这条龙,遇到了不适合自己发展的环境应该怎么加以磨练?

第一步:这时的龙首先想的就是生活下来。

我们大学毕业找工作就是为了赚取一些生活费 ,能够养活自己。同时工作环境也是我们生活中的理想或者奋斗的地方,找到自己生存和奋斗的地方,就等于困龙走出了困境,从旱地里找到了水源,也可以说找到了伸展能力的环境。如果我们纯粹的把工作作为换取生活费的保障,那么就选择安安稳稳的工作,只要做好就可以了。如果你想把工作做成事业的话,就要努力拼搏,使不适应变成适应,不可能变成可能,因为成长都是需要一个适应可能性过程。

第二步:尽量把自己的工作当成事业做好。

龙遇到了水就能存活下来,一旦入了湖海,就能翻起滔天巨浪。人生也是一样,存活是一种本能,掀起澎湃的浪花就是一种事业的感召。

我是做教育行业的,每天遇见的家长也是行行色色的,有的家长非常不讲理的硬性坚持自己的想法,这时作为校长的我怎么办呢?我也是老师,深有同感,其实他们很值得同情,望子成龙心切,又教不得法,不懂教育、不配合工作,还总认为自己说的做的都是对的,说到底,孩子的许多问题是被家长溺爱骄纵养成的习惯。

我的几点心得是:1、讲清利害关系,以理服人,但切忌对其发火,以免有失身份,被抓住把柄;2、先礼后兵,越是不讲理的家长,就要先给他的孩子提供点表现的机会,甚至可以更多,让他无话可说;3、特别要预防这种学生出事,发现问题及时联系家长,减轻责任;4、多关心学生,通过学生间接的与家长交流……

在这种情况下,一度让我认为自己不适合在教育行业发展,思想产生过困惑。后来逐渐觉得,遇到了不适合自己发展的环境就应该磨练!不应该退却,退却就没有出路。磨炼是什么?磨炼是人生的希望,在滴水如冰的严冬,坚持春天的渴望;在漆黑如墨的风雨之夜,坚持心中的太阳;在人生航程里,坚持心中固有目标而不改初衷。磨炼,就会为人生创造生命中的奇迹。困龙就需要经受更多磨练。毕竟做什么事情都是要通过努力,才能成长,才能够最终达到满意的成果。

第三步:磨砺是选择工作环境的重要因素。

如果新进入一家公司,工作不适合,环境也不适合,各方面都不妥的话,那你不想在这个行业发展也可以,就选择离开。但是也要做好思考,离开这里之前你有没有新的工作?你打算找一个什么样的工作?什么才是你内心想要的那一份工作?这就是困龙入海之前的准备,当思考了这些问题之后,再考虑新的工作。另外换工作,也会让自己的生活增加一些负担。比如你下个月的生活费,也要提前考虑好。之前有朋友对我讲:在换工作期间一定要提前准备好几个月的生活费。因为新的工作,工资不确定,还会一下化费好多,那份压力是很大的。另外,也不可能短期内就会出现很好的业绩和效果,所以,给自己找新工作之前先准备几个月的生活费。

其实打工是打工,你想要在这个打工的过程中获得一些什么呢?如果你想要在打工的过程中磨练自己,成长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那我觉得可以对公司的环境尽快适应下来,有时候环境会让你成长更快。其实,一个公司太温馨没有一点竞争力和战斗力,你呆在那里也没有任何意义。只是纯粹浪费你的生命,花费你的时间赚取这样的钱,对于人生来讲,也不是有意义的事。

所以我觉得,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炼机会。只有经得起环境考验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自古以来的伟人,大多是抱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从逆境中挣扎奋斗过来的。我也理应如此,才能离成功近一点,再近一点……以致掀起浪花,腾飞后影响社会。

 

二,企业发展观念透视

(一)树立企业经营理念,理清三易的辩证关系

所谓三易就是变易,不易和简易的总称。把易学思想运用到企业经营实践中,可以有很多感悟,可以更有效地把握一些事情的本质。易曰:观国之光。我认为这就是人们确立世界观的方法,只有经常观察分析、判断国家发展光辉灿烂的一面,才能推动人们思想的进步,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而进。比如说:互联网思维目前很流行,很多事情离不开互联网运行的效果,出门打卡、刷脸,已经成为生活的常态;再如我们易学新体系文论团队,每个人的文章都能直接发到百度上,让大家了解、掌握、学习,这和过去发表文章很艰难的时代相比,就是一种前卫的做法,突出了易学正能量传播的效果,突出了团队展示的效果,突出了创作者的时代作用。

互联网似乎不谈这些就落伍了,确实,这是个重要变化,企业必须高度重视。面对互联网的顾客营销及其评价,显然也不能惊慌失措,应当妥善应对。要找到应变的措施,探寻适应变化的规律性,掌握简单有效的应对办法,大道至简,化繁为简,达到以简驭繁的目的。

对企业来说,客户的诉求一直在变,客户也一直在变。互联网时代加剧了这个变化,一方面,市场格局中不断有新的竞争者进入,企业压力在不断增长;另一方面,互联网也不断搅动客户的需求变化,客户体验越来越决定企业相生相克的辩证关系。这就是企业发展中的“变易之道”,这就是变易迫使企业必须改变的客观要求。企业不仅要适应客户需求的改变、还要适应市场运营的改变,更要适应自己成为一种改变的力量,引领这场改变大潮,成为前沿阵地的弄潮儿。

这种易变的思想正是社会发展矛盾运动的客观要素,不正确认识企业发展中变与不变的关系就容易使企业走向倒闭的边缘。

(二)借鉴诚信感召案例,实现责任嘉誉的效果

易曰:“有孚盈缶,终来有它吉。”这就是强调诚信赢得更大收获的未来效果。

中国共有91家企业进入《财富》500强榜单,我自己最喜欢华为公司,而华为也是唯一的一个海外收益超过国内收益的企业。是什么原因让华为如此成功?正如一个英语谚语说的那样:“成功有许多父亲”(Success has many fathers. 意指成功需要多种因素组合)。我们希望能看出究竟是哪些价值观奠定了华为的文化?从而找到这个问题的部分答案。听华为的员工说:“阅读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文章,书信及笔记,终于让我们了解了华为的价值观导向文化。” 这又体现了易经第十七卦《随》篇的思想“孚于嘉吉,位正中也”。以诚信对待别人就能获得对方的好评,解决问题处以中正的态度,位置就会坐得更稳更长。

华为成功管理经验概括起来有五点:

1.诚信:“顾客为先”的态度

坚定的领导人会让员工有使命感,而任正非正是这样的领导者。他关注的重点就是顾客。许多公司都号称以顾客为中心,但有多少真的做到呢? 华为正是由于这一点从竞争中脱颖而出。任正非谈到在华为发展早期,公司每个员工都必须眼看顾客、背对主管。这个理念让我一听就感觉很新颖。

几年前,国际经营服务组织摩根士丹利的首席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率领机构投资者代表团拜访华为在深圳的总部。一般来说,这种拜访的成员就是有兴趣大量买进华为的风险投资者。任正非派华为的产品研发副总·费敏接待这批代表。后来,罗奇语带失望地表示:“任正非的行为等于是“拒绝了价值3兆美元的代团”。但任正非给出的解释也是单刀直入,他告诉大家说:他愿意和任何顾客亲自见面,不论对方是怎样的小人物, 但罗奇就不是个顾客。这个故事的深刻意念说明了什么?请大家思考。

另一个“顾客为先”的例子也发生在公司早期,而且已经成了公司内的传奇事件。在中国落后的乡村地区,常常会有老鼠啃坏通讯电缆、阻碍顾客通讯的情况。当时提供通讯服务的各大跨国通讯公司都不觉得这是自己的问题,而认为这应该是顾客自己要解决的事。但华为认为这种老鼠的问题应由公司负责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研发出更坚固耐用的设备及材料(例如防啃电缆)。后来中东地区也遇到类似问题,其他跨国公司束手无策,而华为因此顺利抢下几笔重大订单。在那之后,华为还接过需要面对各种严酷天气考验的工程,例如:要在珠穆朗玛峰海拔6500公尺的地方盖出全世界最高的无线通信基地,以及要在北极圈里打造第一个GSM网络。同样,这些工程也让华为获得重要的知识。再如,华为想扩大在欧洲的3G市场时,发现欧洲运营商希望基地台要更小巧、容易安装、符合环保、节能省电,而且还得涵盖范围大的才行。根据这种顾客需求,华为发明出分布式基地台的概念,都能有无线存取。这项创新让运营商部署基地台的成本降低,在欧洲运营商之间大受欢迎。

2, 孵化:员工情怀的自觉投入

华为对员工强调,唯一得到机会的方式就是努力工作。这听起来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但面对人情社会而言,也使我感到新奇。例如,在公司发展早期,每位新员工都会拿到一张床垫、一张毯子。许多人都会加班加到深夜、直接睡在办公室,也许第二天中午再小睡一会。一位华为员工就说:“早期对我们来说,那张床垫就像是工作努力的象征,而现在就转化为事事都要做到全心全意的精神。”这种精神孵化的作用,促进员工能够全心投入工作,公司就更具有竞争力。这件事并不难理解,然而要提升员工敬业度,还愿意接受,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华为做到了。

3, 感召:制定有效的奖励制度

怎样以顾客为中心?华为的作法是:靠奖励制度的激发。

员工对于老板来说也是自己的顾客,关心他们的利益,就是关心顾客的利益。因为员工满意度高了,他们才会想方设法让顾客的满意度提高,顾客满意度不仅仅在于产品本身,重要的一个方面,还在产品之外的附加服务上。华为认识到这一点,就等于把握了管理的主动权。这就是易学“孚于嘉吉”核心思想的实践意义。实际上企业所有权是攥在员工手中,任正非的股份大约只有1.4%,其他在员工手中,这种员工持股制度在华为称为“银手铐”,与较常见的“金手铐”股票选择权制度不同。任正非之所以推出这套管理制度,是希望让员工同时承担责任与利益。用他的说法就是:“希望人人行事的态度都要像是老板。” 把诚信和利益与员工的责任感挂钩,就是对华为在历史上的重要嘉誉。但任正非强调,不上市而坚持目前的员工持股制度,正是让公司维持强大集体奋斗心态的原因。

4, 责任:确立长远目标的考量

员工持股制度不仅赋予了员工的利益,同时也赋予了员工的责任,不仅让华为能够吸引并留住敬业的员工,也利于公司长远的规划。任正非认为就是这套制度,让他们能够不偏离长远的目标和愿景。

华为以10年作为公司发展规划的时程,而不像竞争对手们,以财季或财年为规划。正因为是私人企业,才让华为能够安排出10年计划,而对手只能忙于应付短期资本市场各种起伏的波状。

华为引进轮值CEO制度,也是一种责任和利益关系的体现,让相应岗位上的领导者都居于同等位置上加以考验和锻炼,在比较中出类拔萃。由三位副董事长轮流担任CEO半年,体现在其位而谋其政的历练,任正非则承担轮值CEO的导师及教练的角色。这种角色转换的创新管理制度,是触发自一本讲到新领导方式的书:《会飞的水牛》。虽然这让公司无须担心唯一领导人忽然倒下或是行事错误的被动局面,但如果是公开上市的公司,要想这么做可绝非易事。这就是华为集团对易学“位正中也”思维理念的切身实践。

5, 嘉誉:不疾不徐的决策思维

任正非著名的管理理念就是:逼自己多花点时间思考,而不要冒下决定。这种特质同样体现在员工持股制度:决策力量都在公司内,不会有外人得到华为的相对控制权,正如我们所见,华为要考虑下一步怎么走发展空间较大?轮值CEO制度能够让整个决策过程不疾不徐,较为民主,较为理智,较为妥帖的进行,这有利于让任正非慢慢选出最后的接班人。华为强调“思想的力量”,这与世界著名管理之父泰罗的“思想革命”理念是一致的。该公司认为最有价值的就是思想的力量,他们努力确保定期进行思想碰撞,鼓励主管阅读自己领域以外的书籍,以其拓宽思想的视野。高管和任正非也都经常和员工沟通,全公司都欢迎得到各种能够有益于公司愿景的反馈意见。很多人都知道,任正非曾是军人,而他认为这正是他奋斗求生精神的动力,而这种特质体现两句话:“人生得意须尽欢”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截止到目前,华为可以说是“孚于嘉吉”战功的彪炳,也是“位正中也”实践的表率。

从华为的工作做法中让我体悟出:诚信是企业核心发展观的基石;孵化、感召是企业获取信誉拓展的保障;责任与嘉誉是企业管理逻辑实践担当的必然效果。这正是出自于易学《随》篇的内容,纵观其全过程完全符合“孚于嘉吉,位正中也”的思想内涵。原来我还真没有想到易学对企业发展,行为自律具有如斯深刻的重要性。今天感知亦未谓晚也。

纵观社会用易理思维启示实践应用的方法比较新颖,富有独到之处,但应用者甚少。本篇强调学易不应空泛议论,而是以易理服人,以易理论智,以易理施策。易学的博大精深使我感应到世界发展变化也是多样的,世界发展的变化,也需要适应易学的引领和实践应用过程。

 

陆学娥简介:

陆学娥  女,29岁,本科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双语教育专业,山东省科学院齐鲁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塞北剑豪先生,涉猎易学研究八年,主攻中华易学新体系与社会实践对接,从事中华易学创新改造10年规划工程,进行业余编纂与推广工作,成为中华易学新体系文论创作者。

自2023年3月至今三年半的时间里,于 百度·创新思维与管理决策专栏,知乎·中华文化导读大讲堂专栏,搜狐新闻·搜狐文化讲堂专栏,今日头条·文化创新经典文摘专栏,发表易学文论47篇(网站重复的内容除外)。

 

陆学娥发表的主要著作有:

1,《关于中华易理哲学命题的解析》,

2,《走进成功三部曲——从易学故事到生活体验》,

3,《漫议磨砺人生光华的历程》,

4,《有孚盈缶,终来有它吉——高考日之随想》,

5,《跟老师学易的点滴窥见》,

6,《淡正反侧辩证法的管理效用》,

7,《易学规律对企业发展实践导向效用》,

8,《易象故事与人物得失辩证谈》,

9,《企业发展借鉴的基本方略——孚于嘉吉》,

10,《论企业管理中的易理关系》,

11,《泰与否关系的辩证解读——物极必反》,

12,《读易感悟,在小事中吸取营养方能成就大事》,

13,《古代哲学思想与现实作用启示录》,

14,《易学名句解读与实践价值应用》,

15,《七日来复规律概述》,

16,《谈易学理念与社会发展效应观》

17,《提升领导力的基本方法与原则概述》

18,《谈易境诗词的践行魅力》,

19,《易学诗词诠释的人生芳华》。

 

陆学娥作为现代易学创新研究的重要学者,于 2023年12月其《双减形式下教师转型调研工作即得》一文,收入《东方文坛精品选》一书。2024年底,经中华易学新体系文论科研中心推荐,由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资料数据管理中心严格评审,授予其“易学创新研究学者·高级讲师”专业技术职称,被百度 app创新思维与管理决策编辑部,授予“当代易学创新研究十佳工作者”。

 

 

投稿文章,不代表华夏大易学社立场,如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自大易学社网(不注必究):https://www.cnddy.com/2399.html

(2)
华小易的头像华小易特约采编
上一篇 2025年9月15日 下午1:20
下一篇 2020年7月3日 上午8:05

相关推荐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大易学社

2022052108253076

投稿邮箱:cnddy@163.com

商务合作:ccymg@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的9-18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