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葬乘生气

许多地理书都谈到“葬乘生气”,听起很简单,就一句话,四个字,但要充分理解和掌握并能运用于实践之中,那就很难了。为了弄懂“葬乘生气”这四个字,我翻阅了《葬书》、《雪心赋》、《撼龙经》、《凝龙经》、《杨公风水》等,并参阅了《黄帝内经》、《气象学》、《地质学》、《自然环境科学》等书籍,方对葬乘生气有一点感悟,其体会如下:

首先必须理解“生气”一词的深刻含义,《葬书》中定论为“一元运行之气,在天则周流六虚,在地则生发万物”。元气又名原气、真气、真元之气、生气。元气本为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范畴,指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在中国古代哲学气范畴演变过程中,从秦汉时始,将气释为元气;东汉时期王充为代表的元气论就有“元气者,天地之精微也”(《论衡·四纬》),“万物之生,皆禀元气”(《论衡·言毒》);明代王廼相认为元气是天地未分的原始浑沌总体,“元气化而为万物,万物各受元气而生”(《雅述》)。风水学上生气指的是阴阳交融之气,水流土外之气谓之阳气、天气、外气,藏于地下之气谓之阴气、地气、内气。孤阴不生,无阳不成,阴盛阳衰或阳盛阴衰,将影响着生气的旺弱。自然界中所有生物都是生存于阴阳二气交融之中,只有阴阳平衡、和谐才富有生气,如土壤质地好、地热适中、通风透光、背风向阳地方的植物,生长茂盛富含生气,就能结出丰硕的果实。阴气根据地质构造、地心运动、地壤发育和地理环境等分好坏、大小、长短、粗细、强弱、冷热等。如穴心是五色土,你就要看这片五色土是从什么地方发育而来,来得长则气长,来得短则气短,土层薄则气薄,土层厚则气足。土是气之母亲,要选好适宜埋葬先人骨骸的阴气,必须从地质学、土壤学、地理学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方能得出阴气中灵气(龙脉之气)之所在。阳气根据气候特征、阳光照射、生态及地理环境等也分为好坏、大小、长短、粗细、强弱、冷热等。如穴场能接受充足阳光,有宽敞纯净的明堂之水有情于穴场,周围植被较好,生态较为平衡,无污染源,两砂有情穴场不受风吹,则阳气足,且聚而纯正。水是气之食,只有从气象学、星象学、环境学、地理学等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阳气中精气(纯正之阳气)之所聚。我认为“葬乘生气”中之“生气”应为阴气中之灵气与阳气中之精气和谐交融而形成之气。乾父之精,坤母之血,二气感合,则精化为骨,血化为肉,遂生而为人。人受体于父母,本骸得气,遗体受荫,感应子孙。父母骸骨子孙之本,子孙形体父母之枝,一气相应,由本而达枝也。地美则神灵安,子孙盛,若培壅其根而枝繁叶茂,理固然也。神趋气应,地灵人杰,“篙丘岳生申,尼丘孕孔”,均为葬乘生气之典例。

其次,如何调配好阴气中之灵气和阳气中之精气来葬乘生气呢?我认为一是先观来龙:从地质构造和土壤发育角度来说,龙强则气盛,龙弱则气衰,来龙长则气长,来龙短则气短。二是察过峡:看过峡处土层的分布,分辨出那一层土的通透性较好、发育较好,最能产生适宜埋葬骨骸的地热。三是辨穴星:金之生气聚于窝凹,木之生气聚于芽节,水之生气聚于涌苗,火之生气聚于水窟,土之生气聚于口角。四是观土色:结合峡上土壤的发育过度,察看穴心土壤的颜色、质地,分辨出最佳生气所在。五是看四应:内四应即上面微起圆顶为后应、下面合水为前应、左右两砂有情相抱为左右应;外四应后面乐山为后应、前面案山为前应、两边耳山为左右应。内四应为聚阳之主,外四应为聚阳之辅。四应聚全,外四应育护内四应,小气场寓于大气场中,使生气积聚长久不衰。六是观朝山:朝山为生气之配,朝山高则生气凝聚在高处,朝山低则在低处。七是审明堂:堂水为生气之食,堂水聚中则生气在中堂,堂水聚左则生气在左堂,堂水聚右则生气在右堂。八观水口:水口之处有山关锁,则气不随水走,回旋于明堂之中。

综上所述,葬乘生气就是使先人骨骸下乘阴气中之灵气,上吸阳气中之精气,在地理环境、自然环境、气候环境中处于平衡与和谐地位,不受湿腐烂,不受燥风化则宜。

作者简介:杨启仁,男,一九六五年四月生于贵州省织金县,一九九七年十二月毕业于中共中央党校政法专业。曾在县乡任行政领导职务。二零零二年调任六盘水市红十字会秘书长。祖父杨明宣先师一生从事医学与风水学行业,在民间济世救贫,德高望重。启任深受家庭环境熏陶,与易学结下不解之缘,通过刻苦学习,古今结合,在风水学上总结出不少宝贵经验。

投稿文章,不代表华夏大易学社立场,如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自大易学社网(不注必究):https://www.cnddy.com/872.html

(25)
华小易的头像华小易特约采编
上一篇 2020年7月6日 上午9:14
下一篇 2020年7月6日 上午9:3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大易学社

2022052108253076

投稿邮箱:cnddy@163.com

商务合作:ccymg@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的9-18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