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佛教与周易

任何文化或宗教的诞生与发展,总是在不断的吸取外派的营养,以丰富自己,使自己的体系更加完美、理论更加圆满。其实做的就是鲁迅先生所讲的“拿来主义”。佛教、周易在发展的过程中亦吸收了很多优秀的外来营养,然而精神主旨却是本来具有,并非外借。

宏观上研究佛教与周易的关系。首先必须知道:什么是佛教,什么是周易;佛教与周易的本质;佛教的思想以及周易的理论。只有明白了,才能够宏观上理清二者之间的关系。

什么是佛教?

简短的说,就是公元前623年诞生于印度当时迦毗罗卫国的悉达多太子通过艰苦修行成佛之后对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教育的方式有八万四千法门,教育的内容:行善止恶,完成人格,以证得无上佛菩提。引用太虚大师的话: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其本质是:行善止恶,完成人格。

什么是周易呢?

周易是商周至春秋之间由众多先贤先后整合的一部论叙天文、地理、人事等等方面的哲学著作。它指导人们认知、了解世界,使人们能更美好的工作、生活。它的方法有:思维上的“柳暗花明”,信息预测等等。其本质是指导生活。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两者都是指导如何做人,如何幸福美满的生活的方法。

佛教中讲世间万物由四大(地、水、火、风)所组成——地具坚硬性,水具流动性,火具向上性、热度性,风具浮动性。此四大为四种性,是组成世间万物的基本元素。且四大具有无常性,故而万物皆无常,无有恒住。

而周易中讲万物(不仅仅为人)是阴阳五行(金、木、水、火、土)生克演变的产物,其五行性分别是:金——清静性、收杀性,木——生发性、条发性,水——寒冷性、向下性,火——炎热性、向上性,土——长养性、化育性。此五行是组成世间万物之基本元素,五行处于不同时间段(时间段对五行产生不同作用,包括生、助、克、耗、泄等等),体现了五行的生、旺、死、绝。故而,五行无常,万物亦无常。

佛教四大中水具(向下)流动性与周易五行中水具向下(流动)性是一致的,而火具向上性、热度性亦是一致。惟四大中地、风与五行中金、木、土,两者看似不同。其实我们细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两者本来面目:

1.我们知道,四大中地具坚硬性,五行中土、金皆具足;而五行中土具有长养性、化育性,金具清静性、收杀性,这些不正是地所具有之特性吗?况且地本就是土、金,故而,两者虽然用词不一样,但意义却无有分别。

2.四大中风具浮动性,而五行中木具有生发性、条发性,两者乍看有区别,其实也是相通的。为什么呢?我们看八卦中二个木卦——震卦、巽卦。震为雷为声为波,用四大解释就是风性;巽为风,更是清晰明白的表明风性。惟有器世间的草木,在四大中属于地性,而五行中属于木——下愚认为此仅分类不同而已,从宏观上并不影响四大与五行之间的等同性。

而且佛教中五方五佛——东方世界阿閦佛、南方世界宝生佛、西方世界弥陀佛、北方世界成就佛以及中央世界毗卢佛,其身分别为青色、赤色、白色、黑色以及黄色,与周易中五行之方位、颜色是完全一致的。因此,我们可以概括的说佛教的四大与周易的五行是相当的。两者都在论述着世间的无常,告诉我们世人不要执著无常,要看破放下,才能得大自在。

由以上我们可以得出:从现实意义讲,佛教与周易利国、利家、利民、利生的宗旨是统一的,指导方法(佛教—去欲无求,周易—平衡和谐)是相通的。通过如是本质,我们应该更努力去弘扬佛法,宣传易道。使之与当代社会发展相适应,发挥其应有的“护国”作用,名副其实的庄严国土、利乐有情。

再看,佛教的立教思想与周易的理论。(部分)

首先,我们知道任何宗教(包括佛教)的生存前提是“信”,有了信才能有愿、行,而信什么呢?

佛教讲:信因果,信教法,信佛法是可以让我们离苦得乐,证得无上菩提。这所有的前提是因果的存在,如是因如是果,真实不虚。无因果则一切不成立,因果——这是佛教的立教根本。

缘生则一切法生,缘灭则一切法灭。形象举例来说:一个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开始把阿赖耶识所藏的过去种的种子进行灌溉,使之开花结果(受报)。通俗讲,就是从降生开始,即享受过去业力所带来的或高或低,或平坦或崎岖,或阳关明媚或暴雨交加的无常生活。一生的路迹(即现在果报)都是由过去业力(过去主因)所主导,基本上无法改变。但佛教有云:定业不可转,三味加持力,无始诸障碍,一切皆消灭。也就是说,后天的努力确确实实在改变着一些事情(无分善恶),主因(种子)存在了,因其具不坏性、善恶不相抵性,必然要受果报,但必须有助缘(助力——后天的努力)。比如:向箭靶射箭,一阵微风吹向运动中的箭,从现实意义来讲,箭仍正中靶心,无有更改。但从力学角度出发,有力就会使箭的方向发生改变,虽然肉眼看不出来。而且风是微风还是阵风,是靠我们后天努力的。但根本一条,箭还是射向靶心的,只不过随风的大小会有程度不同的偏差。

而周易衍生的预测学(六爻、四柱等等),其理论是以阴阳变化为原理,以五行生克制化为法则,依据时间来预测。其之所以能预测信息,其实是因为有过去因的存在,通过周易衍生的预测方法,可以预测出现在果的发生性质、方位、时间等等。所谓后天的改造,其实是助缘的一种改变,但因果是必受的,改变只可能一时,而不可能一劳永逸,不管是什么方法都不能够。任何人、事、物、理、法都受因果支配,包括佛教与周易,也包括因果本身,历史上佛教的法难以及禁书焚书事件都说明了这一点。这里不再细说其他……我们可以得出的是:佛教的一些世间法可以在无修无证之前通过周易的定理、规律等转换公式及定律明白的体现出来,使我们众生在未证得果位之前可以对佛法的殊圣有所体悟,从而坚定学佛信心,依止教法,行菩萨行,成就无上佛菩提。即用周易来理解、体证佛法!

其次,也是佛教殊圣处之一。就是说万事万物皆依成住坏空四相迁流不息,佛教本身亦然。很清晰明白的说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首先生出成长后常住世间,然后慢慢衰败直至灭亡,最后彻底空去。任何事物都周而复始着这一过程。

而周易衍生之预测学中十天干生旺死绝表,亦是详尽地说明了事物由发生、兴旺、衰死、绝无的发展变化全过程。很明显,周易中的生旺死绝与佛教中的成住坏空是同一不二的。

再者,《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亦名《说十二神将饶益有情结愿神咒》,顾名思义,讲述有十二位神将护持礼佛诵经的有情众生。《大集经》虚空目分中说:有十二位菩萨,在四方的山里修慈,都现畜生相——南方是蛇、马、羊,西方是鸡、猴、犬,北方是猪、鼠、牛,东方是龙、兔、狮,分别于十二年中保护不同的有情众生。

而周易中十二地支及对应之十二生肖与四方山中修慈现畜生相之十二位菩萨(十二药叉)仅仅只有虎与狮不一样,其余或生肖本身或方位或意义全部一致。而狮与虎两者皆为兽中之王,表威猛之象,此应该是地域生物差别所形成之异数,本质上应该没有分别。

还有佛教讲中道,周易讲平衡,这里都不在一一对比细说……

上述佛教与周易的共通之处(当然,此非文化的相互吸收——佛教诞生的年代以及周易成书的时期,我们可以知道),表明了佛教的圆满思想能够更加准确形象地阐述周易的理论。即用佛法来诠释周易!

由上述讨论可以知道,抛开世出世间法,从人间现实意义上来讲:佛教与周易都是教导我们如何完美做人、幸福生活的人生导师。两者相辅相成、互相诠释,殊途同归地为人类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隆德

投稿文章,不代表华夏大易学社立场,如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自大易学社网(不注必究):https://www.cnddy.com/874.html

(11)
华小易的头像华小易特约采编
上一篇 2020年7月6日 上午9:32
下一篇 2020年7月6日 上午9:4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大易学社

2022052108253076

投稿邮箱:cnddy@163.com

商务合作:ccymg@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的9-18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