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统堪舆文化中的生态文明哲学思想

作者:张政权(四川省遂宁市环境保护局)

摘要:传统堪舆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古老的生态环境文化,是中华先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并与自然和谐相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门实践性科学文化,它起源于易学,与儒、释、道文化融合发展,具有独特的生态文明哲学思想,为当前生态环境文化建设中生态人居建设活动提供了传统堪舆文化哲学思想基础和实践方法、路径。

关键词:堪舆文化;生态文明;哲学思想

Discussion on the philosophical thought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traditional geomantic culture
ZHANG Zheng-quan
(Suin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Suining, Sichuan 629000, China)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geomantic culture is a kind of ancie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ultur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is a practical scientific culture developed in the process of Chinese ancestors making use of nature, transforming nature and living in harmony with nature. It is originated from the yi-ology, integrated development with Confucius, Buddhism and Daoism,contained the unique ecology civilization philosophical thought, and provided philosophical thought basi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ulture nowadays.

Key words: geomantic cultur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philosophical thought

1、前言

传统堪舆文化起源于上古时期,中华先人们在与大自然的融合发展过程中,找到了自然万物发生、发展直至消亡的变化规律,在利用自然地理因素造福人类自身的过程中,系统地建立了以堪舆文化为核心的生态环境文化体系,使地理学和环境美学,传统生态哲学等学科思想得到了发展。传统堪舆文化是农耕文化背景下产生、发展起来的生态环境文化,延续了几千年的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实践,为创造了世界文明中唯一没有间断的中华文明奇观提供了牢固的物质基础。【1】传统堪舆文化主张对自然生态环境合理利用和适度开发,避免对自然生态环境过分掠夺和肆意破坏改造,提倡敬畏自然、效法自然而“象天法地”的方法选址,对于现代生态城市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有促进作用。传统堪舆文化在倡导生态环境文化、建设优良人居环境,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人与自然万物和谐共生,建设环境文化,共建生态文明的今天,传统堪舆文化为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当前生态环境文化建设中生态人居建设活动提供了传统堪舆文化的哲学思想基础和实践方法、路径。

 

2、堪舆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堪舆:就是天地运行的原理, “堪”为天道,“舆”为地道。【2】堪舆学也叫风水学,也叫建筑环境学。就是对某一地理区域环境的堪察审视后,通过某种阵势的设置,以期达到改变、破坏直至平衡原生态环境规律的存在方式,以达到人与自然地理环境的一种理气和谐、而造福特定人群的目的。堪舆文化就是中国古代的生态环境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与自然和谐相处,生生不息、繁荣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化体系,自远古时期以来,人类的生存主要依靠大地,要不断的通过繁重的劳动而向大地获取生活物资,大地就像人类和自然万物的母亲一样,地势坤,厚德载物,大地承载并养育了人类和自然万物。堪舆文化认为大地是有生命的有机体,它和人体一样存在它自身的经络穴位,这些经络就是龙脉地形生气行走的路线,龙脉结成的穴位就是龙脉生气聚集的处所,堪舆家按照天地自然运行的方式、以龙脉行走的规律去寻找最好的自然地理条件,达到改造自然生态环境并使之与人类生存繁衍相协调一致,以达到“天人合一”的方法就是堪舆学即风水学活动的过程。

传统堪舆文化的发展,一般认为经历了从上古时期、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两宋时期和明清时期等八个不同的发展时期。【3】

上古时期: 中华先民们以部落形态生活,为了避水患而择高处居住,为了方便取水又必须近水,方便生产靠近土地而居,避开猛兽威胁而弃居老林,利于战事而选择地形等形成了三面环水的屏障的趋避观念和生态环境文化观念。

商周时期: 这一时期,人们通过龟占的方式择地,人们不但要卜占阳宅,还卜占阴宅,以求得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共同的安宁,从而形成吉凶祸福趋避的生态环境文化观念。

春秋战国时期: 这一时期,由于天文历法的进步,使人们由原来单纯的空间概念,结合时间进行择吉,即根据天文星辰的行度进行占卜以达到吉凶祸福的趋避的生态文化观念。

秦汉时期: 这一时期,人们形成了“龙气地脉”之说,开始重视阴宅位置的好坏,将其与子孙后代的前途联系起来,并与阴阳、五行、八卦干支结合起来,产生“黄道”、“太岁”“月建”等相吉方面的风水术语。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这一时期孕育了天人感应的思想,人们逐渐意识到了阳宅的吉凶与阴宅的祸福的关联性。

隋唐时期: 这一时期是堪舆文化即风水学开花成长的时期,唐朝设立了司天监,专事掌管灵台天文地理,受到了统治者的极大认同,使传统堪舆文化得到了极大的传承与发展。

两宋时期: 这一时期人们把《周易》融进了堪舆文化中,创立并发展了理气派,使堪舆文化变得更加扑朔迷离、神秘莫测,指南针、罗盘已经在堪舆活动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吸收运用了太极和阴阳八卦的图式和阐释。

明清时期: 这一时期堪舆文化的发展和风水地理学的运用达到了顶峰。官方编撰的《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都收录了大量堪舆文化和风水地理类书籍,使其理论公开化并且得以传承保留了下来。

堪舆学的基本流派:人们认为可分为形势派与理气派,形势派主要分峦头派、形象派、形法派这三个门派; 理气派分支众多,有八宅派、命理派、三合派、翻卦派、五行派、玄空飞星派等流派。

 

3、堪舆文化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路径

堪舆文化的理论基础是易学,《周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块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瑰宝。中华先民用它来反映当前现象、预测事物的未来、决策国家大事,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易经》博大精深,无所不包。以河图洛书、阴阳五行、太极八卦、奇门遁甲等方面学说为基础,旁及天文、地理、军事、兵法、哲学、算术、医学等文化学科,渗入到中国社会几千年历史长河中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宗教、文化、教育等诸多社会领域,凝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是世界哲学的源头。在《易经》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传统堪舆文化,实际上就是对宇宙星象学、天文学、地球物理学、水文地质学、环境景观学、建筑学、生态学、生态美学以及人体生命信息学等多种学科合为一体的传统意义上的朴素的自然科学和自然辩证法。所以说易学是堪舆文化的理论基础,堪舆文化为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提供了极为实用的思想理论基础和方法论以及实践路径。

堪舆学即风水学的具体实践路径包括: 寻龙→点穴→察砂→观水→立向→纳吉等六个实践环节。

寻龙: 堪舆文化中用“龙”的名称来代表山脉的走向、起伏、转折、变化。一般认为行龙按“太祖,辞龙下殿,穿帐,过峡,少祖,祖山,父母山,胎星。”寻龙脉走向,龙脉就是龙绵长连贯的血脉。在堪舆学上,它通常被用来指绵延的山脉,也指平地的气脉。【4】寻龙首先应该寻祖宗山脉、父母山脉,祖宗山脉就是山脉的出处,父母山脉就是山脉的入首处。古人认为我国山脉分北、中、南“三龙”,“三龙”的祖脉就是远在西藏的昆仑山,黄河以北的为“北龙”,长江、黄河之间的为“中龙”,长江以南的为“南龙”,《疑龙经.撼龙经》等书籍对于寻龙作了详细而系统的阐释,《葬书》,《皇帝宅经》对寻龙也作了较系统的阐释。

点穴: 堪舆文化中有“三年寻龙,十年点穴”的说法,点穴是相地术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察看过龙脉和名堂后,就要点穴。“穴”为吉地中最为吉祥的那个点,其关键是一一在系统而综合考察龙、砂、水的方位后,准确地找出一个点,使阴、阳宅生气进,死气出,以利于人们生存繁衍和家族兴旺发达。地理书中有阴地有十不葬的方面禁忌和趋避的要求。堪舆文化认为真龙才能找到真穴,看龙虎明堂、罗城水口、观察土质等相关信息,山水相依多为真,山水相背多为假。龙穴、凤穴、蛇穴、龟穴、象穴等各种不同山脉形象的穴位,需点在不同的部位。体现了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阳中包阴,阴中抱阳的阴阳互根关系。根据袁天罡、杨救贫《石匣记》(真传龙脉经),六十甲子生人用二十四山宜忌,二十四山好害龙吉凶分判等,对寻龙、点穴作了较好的实践经验阐释,可做参考。

观砂: “砂”指穴周围的山,砂水相依,才能成就好的风水格局和风水环境。堪舆文化中强调藏风聚气,山环水抱,穴前两侧为侍砂,能挡住恶风;拥抱龙脉的是卫砂 ,能抵御外风、增强内气; 在穴前相抱的是迎砂;穴前特立独耸的是朝砂。从宏观布局来看,砂的排列要层层叠叠,前后有序,砂脚有潺潺流水,才为好砂。同时,堪舆学家认为俊美清秀的砂为好砂,这体现了自然美的生态美学思想。

察水: “水”即在穴位前及附近的流水,堪舆文化中有“龙介水则止”、”龙遇水则贵”之说。水可以聚集生气,以蜿蜒萦纡为吉,忌直冲直流,水也有分有合,小合为小名堂,大合为大名堂。龙脉附近没有水的关拦,一般都无法藏聚生气,构不成好穴。看水口,通常情况下,入水口多在西北,出水口多在西南,因而堪舆文化中以西来之水为吉。如水口有水口砂如罗星、华表、捍门、北表、关砂等配列,则水口砂为贵格,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

立向: 堪舆文化中,通过寻龙、点穴、观砂、察水后择定吉日,对阴阳宅立向也是十分重要的,六十甲子生人与二十四山、七十二局之间的吉凶配合关系进行研究,使用风水罗盘选择出旺山旺向。《陈子性廿四山造葬秘诀》一书对二十四山造葬吉凶进行了阐释,《皇帝宅经》对阳宅选址,立向作了系统阐释,《四库全书》中对于堪舆文化从《葬书》、《青囊奥语》、《天玉经》等集结的经典文献,民间秘本杨救贫原著《七十二局批注》对于分金坐度、立向都作了系统阐述;《图解葬书》则通过“两仪定穴法”和“太极定穴法”进行阴宅立向,为堪舆文化立向奠定了理论基础。堪舆学家总结了龙、穴、砂、水、向五大方面的五十字诀,即:“龙要起伏屈曲活动为主;砂要缠护抢穴朝案分明;穴要气脉窝藏穴晕为的;水要逆朝横收平净为生;向要净阴净阳依水所立。”【5】可作参考。

纳吉: “堪舆”二字的精髓是天道和地道相互配合,需要选好时间,选择吉日吉时,以祥瑞天象,纳入天地间吉祥气息,通过象吉从而使阴阳宅主人及家人趋吉避凶。依据阴阳、五行、八卦、河洛、奇门遁甲的运用等学说,考虑天时地利,日分刚柔,事分内外,除去凶日、忌日,而选择与阴阳宅主人及家人相适合的黄道吉日而用。据说,通过相吉择日而纳吉,可以改变人的命运,使其人丁兴旺、财源滚滚。

 

4、堪舆文化的哲学思想基础

传统堪舆文化在与《易经》的融合发展过程中,经过春秋的百家争鸣时期,与古代天文学、地理学、阴阳学说等学科融合发展,引起了人们对宇宙演化和自然万物发生、发展规律的探求,出现了不同的学术思想流派和哲学思想体系,从而产生了阴阳、五行、八卦、元气等学说,为传统堪舆文化奠定了哲学思想基础。

堪舆文化中的阴阳观念

阴阳学说是传统堪舆文化的指导思想,它将宇宙万物分为阴阳两大类,认为一切事物的形成、变化与发展及至消亡,都源于阴阳二气的运行转换,以宇宙万事万物所包含的阴阳二气为中心,从纷繁复杂的事物发生、发展、变化中概括出了构成事物的八种基本物质形态,并以天、地、水、火、雷、风、山、泽命名,从而创造并构成了八卦,代表了大地的八个不同的方位,还与父、母、子、女等人物相对应。天道有阴阳,地道有刚柔,人道有仁义。宇宙万事万物皆有阴阳,而事物阴阳的属性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阴阳属性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阴阳也体现于事物的无限可分性; 相关性事物的阴阳属性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关的; 普遍性事物的阴阳属性是普遍的,而不是特殊的; 变化性事物的阴阳属性并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而是相对的; 可分性阴阳还是有可分性,阴阳之中可再分阴阳。

堪舆文化中的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是堪舆文化的系统论思想,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组合而构成,同时以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规律来维持事物的动态生态平衡。《尚书.洪范》“五行: 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太平经》认为五行是“天地之真要道”,天地万物以及人类均含五行,根据阴阳五行的规律而生成,五行对应”五戒“、”五常”,五方五帝配以五色、五气、五星以及四时,天有五星,地有五岳,人有五脏、五德、五灵。开始把五行属性抽象出来,推演到其他事物,构成了一个固定的组合形式,提出了五行相生相克的思想,即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的生克关系,并把相生相克的次序固定下来,体现了事物内部以及宇宙万事万物之间的结构关系及其整体思想,五行与四时对应,五行与地、人的对应关系,以使自然界维持生生不息的动态的生态系统平衡。

堪舆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哲学思想,也是传统堪舆文化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其实质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天地自然万物的和谐统一,而传统堪舆文化实际上是中国古代的生态环境文化,即是人们选阳宅而安居,选阴地埋葬的过程中,要选择山环水绕、生气旺盛的“藏风聚气”之地。中华先民认为: 人与宇宙自然万物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就是这种认识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天”是指无所不包的“自然”之天,形成天、地、人三才,以及神灵之天。“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实质,就是要求人类要最有效地利用自然环境,按照天地之道运行的方式生活,即平衡阴阳、运化五行、跟天地动、随物候生。寻找最适合的自然条件,或改造地理环境以达到人与自然万物和谐协调,人与自然万物相互融合的境地,从而使“天人合一”的思想理论运用于堪舆文化实践活动之中。

宋明理学中,宋儒对“仁通天地万物”的“天人合一”思想的追寻,则是对孔孟儒学“天人合一“辩证思想的进一步阐释和发挥。宋代理学集大成者朱熹把人与天地、日月、自然的“合”诠释为人与自然的“一体”,也为传统堪舆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作了新的诠释。中华民族能够世世代代地繁衍生息、发展壮大,使中华文明没有断代,一定程度上与中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也与其居住的生态环境选择有着密切的关系,居住环境的选择按照传统堪舆文化的客观规律。龙脉地形对局部小气候及生态环境的影响,概括成为有利的选址模式,比喻为人体的“穴”,如同中医针灸人体上的穴位一样。好的地形选择一般是三面或是四面山峦环护,地势北高南低,背阴向阳的内敛型盆地,即是堪舆文化认为“藏风聚气”“山环水绕”,有利于人们生存发展的最佳风水格局。《灵城精义》三才篇认为: 天、地、人气运相通,宇宙为一个大枢纽,是由生气构成,宇宙中的天、地、人三物都是生气所在,且气运相通,天、地、人三才合一。用罗经辨向时,罗经盘上亦有天盘、地盘、人盘三盘,天盘用于观察水口,地盘用于阴宅立向,人盘用于阳宅立向。八卦套九星可以预测流年运势。罗经中全度星宿备载罗列,衍寓河、洛五行之奥,显藏羲、文以卦之奇,体精用宏,变化无穷,洞哉包罗万象,经纬天地。【6】

 

5、堪舆文化中的生态智慧

堪舆文化在与儒、释、道文化相融合过程中,形成了堪舆文化中的生态智慧,为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文化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阴阳的配和: 道家认为“阴阳”为道的具体行为方式或表现形式。《淮南子.天文训》有“道始于一,一而不生,故分而为阴阳,阴阳和而万物生”,是以“阴”与‘阳”相生相克,此消彼长,正是“一阴一阳之谓道”。“一阴一阳而无穷”。【7】经过“阴阳”的相互作用,而演化出自然万物(包括人类),“道→阴阳→自然万物”。即“阴阳和合而生万物”的过程。堪舆文化认为: 孤阴不生,独阳不成。天下之物,莫不要相配对。地理家以阴阳雌雄言之大概,不过相对待之理。何以言之?山属阴,水属阳,故山水相对有阴阳,而山之与水各有阴阳。阳龙取阴穴,阴龙取阳穴,此龙穴相对有阴阳。阳山取阴为对,阴山取阳为对,此主客相对有阴阳。其地融结则阴阳必合。龙,砂,水,左,右,主,客必有相登对。若孤阴孤阳,不相登对,虽或结地,必非真造化也。

以仁德为根本:儒家文化以仁德为出发点“亲亲,仁民而爱物“的生态智慧,最终实现“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境界。【8】堪舆文化认为,要寻好的阴阳宅地,必须要以积德善为根本。福人葬福地,只有广积德善,才能得到好的阴阳宅地,使子孙后代得福荫,有善心善德,吉地也将与其相符,人心主导气势,而气势又与德行相符,一心一气,形成相互符合的感应。如果受者及后人恶贯满盈,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会祸及子孙,即使有吉地为阴阳宅地,时师也会用倒山反水法等风水术数、奇门遁甲之术使其由吉转凶而祸及子孙。

人性善恶与因果循环

堪舆文化与佛家文化相结合,对人性善恶的区分是佛家最基本的原则,也是佛家道德判断的价值标准,佛家认为“善”与“正念”可以促进个体产生对众生的同情心与慈悲心,佛家经典《中阿含经》的定义是“谓行身行不自害,不害彼,不俱害、觉、慧、不恶相助,得涅般、趣智、趣觉、趣至涅般。”【9】佛家认为“善因有善果,恶因有恶果”,认为宇宙万事万物都受因果关系的支配,因果是轮回相应的,即“善恶有报,祸福相承”。传统堪舆文化也认为,阴阳宅地的吉凶祸福也是与善恶行为形成了因果关系,因缘果报,丝毫不爽。

 

6、堪舆文化与生态文明的一致性内涵

传统堪舆文化是一支源远流长,远至上古先民,而且历代备受推崇,有人说“堪舆之学乃无上甚深微妙法,保家救贫扶社稷”,这一说法值得商榷和探讨。堪舆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来源于易经,是易经的延伸与实践,而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根源,是中国古人的智慧结晶,易经包含了“简易、变易、不易”三重含义,”简易”是将宇宙最复杂的变化归纳成最简单的方式进行表达描述,“变易”是指宇宙万事万物只要生成则没有一成不变的道理。“不易”是指在这些变化的事物背后有不变的东西,即“道”.。阴阳调和,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正是传统堪舆文化的理论核心,也是传统堪舆文化的哲学思想基础,同时还是生态环境文化理论核心,生态文明的哲学思想基础。堪舆文化中阴阳调和天人合一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产物,是中华民族祖先用实践积累起来的经验,所形成的人居环境选择优化的实用方法,也正是中国几千年来哲学思想沉淀的精髓,它是一门实用科学,一门经验之学,取之于经验,用之于实践,从而达到优化自然,改造自然生态环境,提升自我,完善人生,造福家庭,建设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万物的和谐,实现生态文明的主要哲学思想途径和科学实践路径。

 

7、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堪舆文化自产生以来,与易学结合,揭示了宇宙万物与人类自身生存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与儒、释、道融合发展产生了生态美学与生态智慧,堪舆文化中的“天人合一”阴阳调和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为人居环境的改善提供了思想理论依据。虽然传统堪舆文化在人类生存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很大的积极作用,但也不可对传统堪舆文化的作用无限地夸大,应客观地认识传统堪舆文化的局限性、神秘性,传统堪舆文化由于受农耕文明时代的局限和科技文化水平的限制的客观因素以及部分“风水师”愚弄的主观因素影响,在历史上和当前一些领域受到盲目置信的情况,我们应客观分析,充分认识传统堪舆文化的正面经验和负面教训,吸收其中科学、合理的精华,剔除其中封建的糟粕,做到古为今用;吸收和传承其中的生态智慧和理性,为当代生态人居建设提供思想文化参考。同时用辩证的思想,去伪存真,去芜留精,继承与发展体现其适应时代,和谐社会,福惠万民的人文特色,为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传统生态环境文化基础和生态文明哲学思想基础。

 

8、参考文献

[1]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主编.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

[2] (晋)郭璞原著.许颐平主编.图解葬书 华龄出版社2015

[3] 董易奇主编.图说黄帝宅经全书2800例,湖南美术出版社2011

[4] 林达著.图解《撼龙经》[M]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5] (宋)道静和尚著.入地眼全书[M]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6] 隋)王道亨著.罗经透解[M] 中国古籍出版社 1995

[7]  张政权. 论道家文化中的生态文明哲学思想[J] 四川环境2016.2 162-166

[8] 张政权.论儒家文化中的生态文明哲学思想[J] 四川环境2016.1 156-159

[9] 张政权. 论佛家文化中的生态文明哲学思想  中国网  文化四川栏目

 

投稿文章,不代表华夏大易学社立场,如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自大易学社网(不注必究):https://www.cnddy.com/2101.html

(1)
华小易的头像华小易特约采编
上一篇 2023年5月26日 下午4:30
下一篇 2023年9月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大易学社

2022052108253076

投稿邮箱:cnddy@163.com

商务合作:ccymg@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的9-18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