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解天干地支六十甲子的生成数理

(本文内容及论述均为何恩仁老师独立研究并首发的学术成果,已经注册知识版权,特此证明,中华易学大会学术专家委员专家组鉴定,作者本人特别声明:未经作者同意授权,不得转载,遗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古人是用干支记年的,直到辛亥革命(1911年)后,我们中国才引进西历,采用公元记年法。那么天干、地支是怎么样制定的,其来源、理由、根据呢?从现存的历史文献记载,找不到有关六十甲子制定的根据。本人经过潜心研究,认为天干、地支是从《易经》中的天、地、阴、阳相配的生成数理得来的。下面,我将从八个方面,逐一进行论证和衍绎,愿与广大易学家以及天文学家共同探讨这个学术问题。一、自有干支记年法以来距今己有5000多年或者更久远的历史。二、易经的发明是当时没有文字的出现,是先有数天书。三、易经是天、地、阴、阳相配合,先有数后有书,六十甲子是一个数。发明衍绎成八卦的。四、易经“天地”分阴阳,两仪中各有天地,天地各有阴阳。五、易经“天”如何分阴阳。六、易经“地”如何分阴阳。七、易经的天、地、阴、阳相配生成六十甲子。八、为什么一日定二十四点钟和三元九运的计算问题

一、自有干支记年法以来距今己有5000多年的历史

中国采用公元记年法仅有100年的历史。自古以来在我们古老的中国都是采用干支记年法。距今己有5000多年的历史,仰或更长的历史。直到辛亥革命后(1911年),我们中国才引进西历,采用公元记年法。根据我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编年史《左传》,就有六十甲子的记载之记年方法。在公元前700多年,《左传》记载《郑伯克于鄢》鲁隐公(公元前722年),其中第三段载“五月辛丑……”从此可以得知鲁隐公于元年5月22日前就有六十甲子的记载。京房生卒年月(生于汉昭帝元凤四年甲辰岁,即公元前77年,卒于建昭二年甲申岁,公元前37年,当时京房41岁)。在京房700多年前,就有干支记年法了。为了使之更好计算和理解,京房将干支纳入周易八卦中(简称纳甲)。在《淮南子》卷三《天文》记载:“天有九野,九千九百九十九隅,去地五亿万里,五星、八风、二十八宿,五官六府。”“何谓五官?东方为田,南方为司马,西方为理,北方为司空,中央为都”。“何谓六府?子午、丑未、寅申、卯酉、辰戌、巳亥是也。”整部《左传》在记载年与日的时间中,都是采用六十甲子法记载的

二、《易经》是一部没有文字的天书

《易经》是一部没有文字的天书,只有图。严格意义《易经》或者说《周易》的全部形式和内容就是包含卦象、卦名、卦辞、爻辞,共六十四卦。史学界、易学界众所都公认,伏羲画八卦、文王演义、周公作传,孔子作十翼传。孔子作十易,上《传》、下《传》。文言、系辞、《说卦序》。最初《易经》只有四个图象,即:河图、先天八卦图、洛书和横排的八卦图,其他什么也没有。所以,人们称之为“天书”。现代意义的《易经》则是包罗万象了。它包括预测、风水地理、命理、奇门遁甲、大六壬、择日、面像、取名等等内容。

三、《易经》天地阴阳相配合 先有数后有书 六十甲子是一个数

《易经》最初是一部没有文字的天书。是一部天、地、阴、阳的数学书。开始仅有25个白圆点和30个黑圆点的“五十有五“的“河图”。 其后才有“先天八卦图”、“洛书”和“横排八卦图“。共仅有四个图形。其周转规律,首先,是从天、地、阴、阳周转相配,得出10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易经》第十章说: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一三五七九,天数二十有五(25),地数二四六八十地数三十(30)。这天数有25,地数有30。实际是“河图”之数五十有五。

四、“天地”分阴阳,两仪中各有天、地,天、地各有阴阳

《易经》曰:“太极生两仪”,太级就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十个数。两仪就是阳仪和阴仪。两仪就是一二三四五为阳仪,六七八九十为阴仪。两仪中各有天地,天地各有阴阳。又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一三五七九为“天”,二四六八十为“地”。天数二十有五(25),地数三十(30)。天地之数五十有五(55)。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十个数称之为太极数。因为古人是以一二三四五为生数,以六七八九十为成数。以“五”为中心,

以五为生数,以五化气。天数25,它有阴阳,就25个阴25个阳了。地数有30,它分阴阳,也就是地也有30个阴和30阳了。说到这里,我把天数和地数进行约分,“5”是它们的最大的公约数,天数25经公约后是“五”,因为“天”有阴阳。所以阴数有五,阳数也有五,天数五阴+五阳就=10;这样,天的阴阳两面就有“10”数了,也就是说天有“五阴五阳”了。地数30经公约后是“六”,因为,“地”也有阴阳。地数六阴+六阳就是=12。所以阴数有六,阳数也有六,这样地的阴阳两面就有“12”数了,也就是说地也有“六阴六阳”了。所以说天干为10,地支为12。从天地阴阳相配得出十个天干,十二个地支来。天数二十有五分阴阳,那么天数的阴阳就为五十了,所以有25阳天,25个阴天;地数有三十,地数也是有30个阳地,30个阴地来。分阴阳就有六十了。所以六十甲子就这样形成的来源了。

五、《易经》的“天”如何分阴阳

《易经》第十章说:“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一三五七九,天数二十有五(25),天一、天三、天五、天七、天九。天数一三五七九相加就是天数二十有五(25)了。这天数有25, 经公约后是“五”,也就是说天数二十五中五个生数。因为“天”有阴阳。所以阴数有五,阳数也有五,天数五阴+五阳就是=10;也就是说天有“五阴五阳”了。天数一阳二阴、三阳四阴、五阳六阴、七阳八阴、九阳十阴。十天纳上干去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甲丙戊庚壬为阳,乙丁己辛癸为阴。天干地支都是从这十个数字来的。这就是六十甲子十天干的根源了。

六、《易经》的“地”如何分阴阳

《易经》第十章说:“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有二十有五(25),地有三十(30)。地二、地四、地六、地八、地十。地数二四六八十相加就是地数三十(30)了。地数有30。地数30,经公约后是“六”, 也就是说地数三十中有六个成数。因为,“地”也有阴阳。所以,地也有六个阳地六个阴地。地数六阴+六阳=12。所以,“地”的阴阳也就是说“地”也有“六阴六阳“了。地数一阳二阴、三阳四阴、五阳六阴、七阳八阴、九阳十阴、十一阳十二阴。地纳上支就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支了。十二支是从这六个“地”数字来的。这就是六十甲子十二地支的根源了。

七、《易经》的天、地、阴、阳相配生成六十甲子

天数为天干,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一阳二阴、三阳四阴、五阳六阴、七阳八阴、九阳十阴。即一三五七九为阳。二四六八十为阴。配上天干就是甲丙戊庚壬为阳,乙丁己辛癸为阴。

天一,天数一分阴阳,甲为阳乙为阴;天三,天数三分阴阳,丙为阳丁为阴;

天五,天数五分阴阳,戊为阳己为阴;天七,天数七分阴阳,庚为阳辛为阴;

天九,天数九分阴阳,壬为阳,癸为阴。

天数为天干,配上天干甲丙戊庚壬为阳,乙丁己辛癸为阴。

地数为地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一阳二阴、三阳四阴、五阳六阴、七阳八阴、九阳十阴、十一阳十二阴。配上地支一、三、五、七、九、十一为阳。二、四、六、八、十、十二为为阴。配上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地数一分阴阳,子为阳丑为阴;地数二分阴阳,寅为阳卯为阴;地数三分阴阳,辰为阳巳为阴;

天数四分阴阳,午为阳未为阴;地数五分阴阳,申为阳酉为阴。地数六分阴阳,戌为阳亥为阴。

所以地支数以六分阴阳,就有十二个地支了。阳地支就是子寅辰午申戌,阴地支就是丑卯巳未酉亥。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甲与地支子两两相配,就得出六十个干支来了。甲子相配、乙丑相配,……就成了六十甲子。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

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

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

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

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八、为什么一日定二十四点钟和三元九运的计算问题

一天也是一个太极。为什么一日要定二十四点钟,关于一日定十二时辰二十四点钟问题,这个问题也是原于太极生两仪之原理。同理,一个昼夜也是一个“太极”。

每日一个昼夜,就是地球绕太阳自转一周。由于一日有阴阳之分。以日计算,每日是一个阴阳,每日天地阴阳不断地周而复始。一日是12时辰,六个时辰为阳,六个时辰为阴。也就是说从0时—中午12时为阳,从中午12时至深夜24时六个时辰为阴。从子时———巳时,前六个时辰为阳,从午时———亥时,后六时辰为阴。12时辰×2阴阳=24点钟。所以一日就有定为24点钟的来源根据了。

由于一天分了阴阳,阴阳中又有天地,所以由天地阴阳转了一次,每天周而复始,不断遁环。5天×12=60个时辰,每5天60个时辰周转一次,所以古人称之为五日一“候”。6个5天周转一次30日,所以中国的农历(阴历)基本上是30日一个月。每到农历十五月亮就是圆圆的。这在诸葛亮和韩信所著的《奇门遁甲》计算得相当周密了。从时辰上计算60(5日)×3=180时辰=3×5=15天,也就是说半个月,天地阴阳周转了一个阴面或阳面,15×2=30,这样以月计算,月亮就绕地球周转一周了。走完了一个阴面和阳面,就是一个月了。

以日计算,每日是一个阴阳,每日就是地球绕太阳自转一周。绕60日就60甲子周转一次天地,60×3=180日就周转一个或阴或阳的阴阳面。也就约等于半年时间,180×2=360日,就是一年的时间,一年就是一个阴阳的周而复始不断遁环了。

以月计算,每60个月周转一次,每5年周转一次(12×5=60个月),以年计算60年又天地周转一次,60年×3=180年又周转一个天地或阴或阳面,180年×2=360年又周转了一个天地阴阳面了。以时为单位为天地计算,“五天六地”六十甲子,三阳八阴,六十周转为一周期,因此5天12时辰一个周期,奇门遁甲是以60时辰周转一次,那么又根据阴阳三阳八阴,每三阳四阴为阳中之阳,另三阳四阴阳中之阴,因每个月三个5天180时辰为上半月,另180时辰为下半月。因此一个月以30天计算正好是时辰为单位运转一次天地阴阳。以日计算天地阴阳,5×6=30×2=60天地阴阳周转一次。60天×3=180天就是半年的天数,再×2就是一年的天数时间了。这就是关于“三元”运转的道理了。

现在,再以日为单位计算,每日都有一个阴阳面。60日(从六十甲子周转一次天地)60×3=180日就周转了一次天地的阴面或阳面。180×2=360日就周转了一次天地阴阳面了,也就我们平常所说的一年了。以年计算也就完整地周转了一次阴阳面了。

现在再来以月计算,每六十个月天地周转一次,(即五年)以60个月×3=180个月就周转一个阴面或阳面,也就是说15年周转了一个阴面或者说是阳面。以180个月×2=360个月,就是30年又周转了一个阴面或阳面。

若是以年计算,60年转了一次天地。60年×3=180年,就转了一次天地阴阳的阳面或阴面。180×2=360年就转了一次天地的整个阴阳面了。就是一个大“三元”。

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周为一年,时间长度是365天5小时48分52秒。(古人计时一天为100刻,一年共365日25刻)。每年多余5小时48分52秒。所以农历每三年一闰,五年二闰。由于六十甲子是用六十整数计算,所以《易经》系辞上传第九章曰:“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以拗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拗而后挂。“所以,一年的时间古代是用六十甲子计算,以及三元九运的运转规律,都是源于《周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之生成数理。

作者:何恩仁老师

投稿文章,不代表华夏大易学社立场,如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自大易学社网(不注必究):https://www.cnddy.com/1249.html

(18)
华小易的头像华小易特约采编
上一篇 2020年7月22日 下午4:00
下一篇 2020年8月3日 上午9:2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大易学社

2022052108253076

投稿邮箱:cnddy@163.com

商务合作:ccymg@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的9-18时